增进民生福祉 纾解民困民忧——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社会保障”

发布日期:2021-03-12 访问量:0

全国两会是倾听民声、汇集民意的会场。作为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之一,“社会保障”历来是两会代表委员们高度聚焦的“热词”。“十三五”时期,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对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保刚性支出增加等因素,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还存在收支不平衡,基金结余规模相对不足等问题,他建议要适度进行社保基金投资。他说:“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留一小部分用于支付社会保险的待遇,绝大多数都应该用于投资,现在有一种方式就是地方的社会保险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完全可以实现保持增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加快发展趋势,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快递、家政、网约车、维修、外卖人员、新媒体主播等在内的灵活就业人数高达2亿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40%以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戴红兵表示,灵活就业极大地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同时,基于传统就业模式基础上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能与其完全契合,目前来看,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方面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他建议,设立全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基金,为所有灵活就业人员购买基本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可分为三部分:平台类企业根据劳动者的接单数量和应付工资额,抽取一定比例的专款;政府财政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配套;无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人员自行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在资金管理上,可参考公积金账户的管理模式,专款专用于全国社保缴费。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步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养老问题正成为社会痛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表示,要补齐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短板,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养老”模式,创新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城乡老人的健康水平。

除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值得关注以外,残疾人也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表示,近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面逐步扩大,残疾人教育明显推进,残疾人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她建议政府将残疾人就业创业纳入优惠政策扶持范围,积极落实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能够享受到政策帮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